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243 (第2/2页)
回应了, “徐卿在京好好整顿京营, 朕带定国公世子做前锋。”然后看看被晾的不好意思的崔景荣, 换了口气安慰他。 “崔卿,兵政和领兵作战不同。兵部还需要你在京师坐镇。你不能因为当好兵部尚书了, 就奢望自己还能带兵打仗, 你不能抢朕效法太/祖、成祖建功立业、开疆辟土的传世功勋。” 算是给了崔景荣一个台阶。 崔景荣一听说自己领兵就是要抢天子效法太/祖、成祖建功立业开疆辟土的传世功勋, 禁不住一个脑袋瞬间变成两个大。 自己是怕天子西征步土木堡的后尘好不好?可这话敢说出来吗?唉, 神宗万事不出头愁人,换他孙子更愁人啊。 杨涟在去年的天子北征的时候没有机会发言, 这回他有机会可就不想错过了。洋洋洒洒地一篇天子不能置身险地的劝说, 末了劝天子让定国公世子做主帅领军。 “杨卿的建议有那么点道理,可是武宗能以身犯险,朕就不能?你欺朕不如武宗吗?” 这都是什么啊。 崔景荣是看明白了,只要涉及领兵作战的兵权之事, 就甭想皇帝能像平时议朝政那样讲道理了。就是把周嘉谟那些老尚书拖来,也还是去年的结果了。 但他还真的就不敢立即吐口同意天子出征,他可不想被万夫所指,被督察院的弹劾淹没了。硬着头皮上来劝说。 “陛下,先讨论往土默川派兵需要兵部做什么准备,讨论禁军点多少将士、带那些人去,至于陛下要亲征,还是要六部七卿都认可的。” 英国公在心里说崔景荣啊,你读书读傻了,你这不是要用那几位老尚书出面阻拦吗? 你当天子看不出来吗? 朱由校看着崔景荣似笑非笑,点点头说:“崔卿的建议有道理。杨涟现在就回去兵部,主持与户部沟通准备粮草,与工部沟通点数军械,看看库存能装备多少将士、匠作坊那边能赶工出来多少炮弹。 李邦华与英国公、定国公一起去京营点出青壮军卒五万人,以轮回休息的禁军为主,组成西征大军。 崔卿与朕去养心殿。” 点到名字的立即起身应旨去做事,崔景荣的嘴里跟咬碎了一颗苦胆般,立即满是苦得要呕的感觉。好容易用竹板、用读书压得自家儿子在这么大的年纪老老实实地不敢逆反,可是遇到同样年纪的、任性的天子该怎么做。 打不得、还讲不通道理…… 乾清宫里的那些尚书、侍郎们,昨夜归家后又做了不少功课,今天上午各抒已见,基本把迁徙五万百姓之事弄出来眉目了。甘肃、宁夏各一万,陕西和山西各一万五,先迁移依靠黄河开渠灌溉地区的百姓。逐年迁移百姓。在每一渠覆盖的灌溉区域、迁走大半的百姓之后,就在下一年年的春天开河前后,堵上一个黄河的分渠支流,具体看是文开河还是武开河,视黄河的变化而定。留在当地的百姓就改为在原地植树,朝廷按植树的成活率支付粮盐等。 树种的育苗之事,黄河中上游的各府各县明年春天就得着手,后年才有树苗可栽种。且这树苗培育是长期之事,十年内都要保证植树区域所需。 户部的事情一下子多了起来,工部也要为这些留守植树的百姓提供足够的工具。 乔允升粗略地算着户部要支出的钱粮,眉头拧成结。算了看在十年后,黄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