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42 (第1/2页)
” “所以,阿娘你说的立规矩对儿子来说就不是什么问题。倒是那个计划中的土地全部收归到皇室的手里, 才会引起有地的士绅豪族、甚至像吕蒙这样的人都可能会反对儿子呢。” 孙策说的轻描淡写, 但是他眼中的光芒、紧抓住的络子的扭曲,都反应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吴国太收完最后的线头,把络子从孙策手里抠出来, 仔细调整形状, 嗔怪孙策。 “看你给揪的,一会儿阿绍洗好了出来, 会不高兴的。” 孙策讪讪,“儿子也不是有意的。阿绍现在懂这些么?” “怎么不懂呢。阿绵这几天的爱戴都是他给挑选的呢。大乔不按着他挑的穿都不行, 这霸道得说一不二的性子, 也不知是像了谁了。” 孙策看着母亲抱怨阿绍霸道, 但语气里的喜爱是藏匿不住的。便笑着凑趣道:“一定是像了我阿翁了。” 吴国太莞尔一笑。 “伯符,说道后宫的规矩可是要从你开始立的。你阿翁后来也没少收了人的。” “阿娘,这个我明白。我记得丁氏那时候让阿娘的难为、我心里的难受,我不想阿绍再尝我那时候的滋味。阿娘你要信我。” “好。阿娘信你的。所以你要在阿绍成年前好好活着, 灵帝三十三而终,少帝是十五岁被鸩杀。你阿翁是三十五岁阵亡,你那年攻打笮融受伤,” 吴国太停下, 看着孙策不语。 “阿娘,那时候儿子不是刚刚起兵么。还没有资格不领军上阵呢。你看这一次我就没有带军出征。”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儿子记得的。再不会冲锋陷阵了,儿子已经在学汉太/祖高皇帝的用人之道。” “至于你说的吕蒙等新贵会反对你,出现的几率不大。从你起兵就没有赐田地下去,东吴这面不需要担心,投靠过来的那些东吴旧有的世家,他们手里的田地也并没有多少。难在荆州呢。” “是啊,当初就不该接受刘琦的投降。”孙策拍拍脑门,“还是硬打下来的地方好办。” “那是自然的了。可再难也得做下去。这天下几百年大乱一次,不说夏商周,就是汉室,王莽篡汉前天下就已经祸根深埋了,汉光武帝重兴汉室的时候就与汉太/祖高皇帝初建汉朝一般。前面是两百年出头,后面到现在也差不多是两百年了。 要是你想想你阿翁战死、你这十年身先士卒冒着生命的风险获得的一切,在两百年后就要化为乌有,然后子孙还要冒着被鸩杀、被挟持、没有半点尊严的风险,你就会觉得这么做是值得的了。” 吴国太早给孙策深入分析过汉元帝刘奭后期,因土地兼并盛行、皇权(中央集权)衰落、官宦豪绅阶层与自耕农、失去土地的佃户之间,不可协调的矛盾日益加深,最后导致西汉由盛转衰的历史。 至于宦官作乱、外戚当权反而是容易解决的事情。 孙策深深地点头,“阿娘,儿子都明白。昔年在江东的时候,阿娘所讲的那些儿子都记在心里,不会畏惧有士族的反对就不去做的。 前面有赤眉、后面有黄巾,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敲响了帝室的丧钟。若是现在开始采用大司马师丹的数量限制,是不是就能够避免土地兼并呢?” “那就是在给以后的隐田、隐户的出现留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