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38节  (第1/2页)
    他们没有足够的本钱,只能做一些针头线脑的小本生意。    这一类的生意都是四处跟着人群走,哪里人多他们就挑着货物去哪里。    有时甚至要看天时做生意。    大雨大雪、大风沙的时候出门不仅危险,而且也赚不到什么钱。    羊滩镇热闹的大集会,这些平时就靠四处跑着做生意的小贩当然也会去。    羊滩镇上出了一种一天能卖出三百斤的畅销瓜子的消息,就从这些挑着货四处贩卖的小贩口中传了出去。    有心人到羊滩镇上稍微一打听就知道杨爱国的小卖部也在卖这种瓜子。    一天最低能卖出五十斤。    哪怕一斤只赚一毛钱,五十斤也是五块钱的利啊!    一个月光这一样不就有一百多块进账吗?    可别小看这一百多,一个小镇上人口有限,小卖部卖得最多的就是油盐酱醋这些日常必需的东西。    一个月下来本来也挣不了多少钱。    一百多已经很不少了!    再说这也比县里效益好的大厂工人一个月的工资高出不少!    谁不想挣这笔钱啊!    有魄力的如第一个要跟施向南批发的杨爱国、再比如跑到县城里来找施向南的胡老三那九个下头镇上的小老板们。    生怕晚了一步被自家镇上其他人抢了先,早早就找来给定金、拿到货了。    晚一点来的就没有办法了。    因为前两天天气不好。    要么是阴天要么是下雨,气温也是一天比一天更凉。    施向南的厂子没开业,施家洼的村人们全靠晾晒瓜子,一下雨一天就出不了货。    没有货,哪怕这些后来的人给定金也不可能第一时间拿到瓜子回去卖。    多拖一天就少挣好几块钱啊!    不夸张的说,这些人跟施向南厂子里的人一样,也是在家数星星盼月亮一样地等着西施食品厂正式开业。    听说一天能产上万斤瓜子,这些人一窝蜂全跑了。    这回人家可是早有准备。    连进货的钱都早早准备好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完了还要跟施向南谈长期合作的事情。    他们这地儿年年冷的早、下雪早。    眼看着就快要到猫冬的时候了,农村女人们在家除了纳鞋底、做衣裳,其它时候不就是说说闲话吗!    那说闲话的时候也不能就干说啊,嗑点瓜子太正常了!    就是男人们猫冬的时候嘴里也得吃点什么的。    他们这穷乡僻壤的,打牌赌钱都很少见,也没什么人抽烟,最常见的爱好就是嗑瓜子了。    所以才会家家户户年年都要种葵花籽。    来的人越来越多。    因为知道食品厂的产量足,商贩们也担心这东西一次进货多了拿回去放着回潮。    他们都是做小本生意的,亏不起。    一个个第一次进货量都是三五百斤,想着卖完再来。    施向南也不嫌少,只要不低于她规定的最低批发数量三百斤,她都让人拿货。    收钱、点货给对方提走……    这么一套流程下来,一个进货的拿三百斤瓜子,施向南就是一百五十块到手。    收着收着她感觉有点奇怪了——    她一个镇上只批给一个小卖部,她们县一共也就十多个镇,早前厂子还没开业就已经来了九个人拿货走了,哪来这么多人?    她是知道有些离云山县城近的、临县的人也得到消息,会过来拿货,可也没有这么多吧?    出于担心是某些已经给了货的镇上的人来重复拿货,施向南开始跟人打听情况。    她问一个穿着灰褂子的中年男人:“大叔,请问您是哪里来的啊?怎么听说我们食品厂的?”    对方笑容满脸地说道:“我是羊河县的来的啊!八月十五羊滩镇三天的会我也去了,那会儿想着你自己在卖瓜子,不一定批发……”    现在听说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