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1  (第1/2页)
    步有点发飘,不敢再开车,给常征打了电话让他来接,之后蹲在马路边,开始思考“别人眼中的我和实际的我到底是不是一个人”的问题,直到常医生在他面前下了出租车,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对方伸出一只手在他面前晃,他一把抓住了,借着对方的劲儿站起来。    “常医生?”    “嗯?”    “你看我像能当副教授的吗?” 陶郁扒着对方的胳膊认真地问。    “嗯。”    “别应付,你好好看看!”    常征看了他五秒钟说:“像。”    “哪像?” 陶郁不甘心地问。    “晕晕乎乎地跟你导师最像,能当正教授了,你喝了多少酒?”    陶郁:“……”    七月老安德鲁受上海几所高校联合邀请,准备去参加为期两周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受邀的还有另外几所美国大学的教授。老头岁数大了,担心自己漂洋过海不习惯,要求对方再负担一个助手的旅费,这个助手自然是陶郁,还能兼职翻译。    临走前的晚上,陶郁在卧室收拾行李。    “你回北京的机票买好了吗?”常征在客厅里问。    “没有,从上海去北京的飞机多,先把老头安顿好,我现买票也来得及。” 他这次回国得重新签证,因为户籍在北京,所以得去北京的美国使馆。    “签完回家去看看你父母?”    陶郁没接话,他没告诉家里要回国,每次母子见面气氛都不太好,上次还因为受伤的事不欢而散。至于他爸,反正压根儿也不想见自己。    常征见他不回答,走到卧室门口劝道:“你难得回国,和他们一起吃顿饭也好。”    陶郁合上箱盖,把行李提到墙边,犹豫了一下说:“不了,他们也不一定在北京……”    上海方面负责接待的男老师三十多岁,叫陈立,八年前跟老头做过一段时间博士后,算起来是陶郁的师兄。那年发生911,全美恐慌,外国人比现在还难找工作。陈立当时接到国内几所大学的邀请,最后选择来上海。    晚餐时,陈立和老头聊起当年,双子楼倒塌后的第二天,老头带陈立和另外两个学生去了纽约,受邀研究楼塌和大火造成的污染对周围商户住户的影响。    “We went to an office half a mile away from the World Trade ter.”陈立对众人解说,“The dust was so thid the room looked like it had been vat for a hundred years.” (译:我们去了一个离世贸中心半个迈的办公室,房间里灰尘很厚,就好像有一百年没人用了。)    老头补充道:“The dust was accumuted in just one day. We did a short-term exposure analysis and found all kinds of pos in the dust, gss fibers, cre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