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843 (第2/2页)
长瞅着默不作声的阿辽沙,有点儿替这孩子犯愁:“你是个什么打算啊?” 大表哥都主动提出可以带他回海参崴,刚好他身边缺个帮忙打下手的人 。 可惜阿辽沙不愿意,他不想回去。 “那要不你回金兰湾吧。”班长帮着出主意,“万一要撤的话,俄罗斯肯定会安排你们撤回去的。” 他咽下了后面的话,只是撤回去以后,日子要怎么过就很难讲了。 听说现在俄罗斯境内情况不太好,有1万亿卢布的内债跟1200亿美元的外债,形势很紧迫。 据说叶利钦已经在国内开始休克疗法。 班长没搞懂啥叫休克疗法,但是孙工跟他那位大表哥对此的反应都是一声冷哼。 叶利钦会将俄罗斯带入灾难当中去的。 一个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健全,而且宏观调控反应迟钝的国家,最先要做的是稳定宏观经济环境,而绝非盲目地实现什么自由化。 远的不看,就看看1988年中国取消价格双轨制导致的物价飞涨。 这还是在中国轻工业相当发达,基本上不影响老百姓吃饭过日子的情况下发生的,何况国家还具备强有力的控制力。 结果怎么样?结果中央不得不紧急叫停物价闯关,让经济在调整中发展。 俄罗斯本来就缺衣少食,民生物资储备量严重不足。 这个时候搞休克疗法,用不了多久,物价就会涨到老百姓完全承受不了的地步。 真到了那份上,估计就能实现他的目标,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了。 因为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当中浸透满了鲜血。 手中有权的人肯定会趁机中饱私囊,当倒爷这种事情,他们太有经验了。 表兄弟俩说的太高深,班长听得云里雾里,却觉得俄罗斯照搬人家的经验肯定行不通。 中国老话早就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干啥都要因地制宜呀。 他得因地制宜地帮阿辽沙想个出路。 年轻的预备役海军摇摇头,蓝色的眼珠流淌着都是忧郁:“我不想回去。” “人哪能不回家呢?”班长劝说他,“你不回去的话,你家里人会担心的。” 阿辽沙的蓝眼睛只看着大海:“我没有家人了。” 他的脸上浮现出苦涩的笑容,“1981年普希金机场,我的父亲当时在那辆飞机上。” 邹鹏瞪大了眼睛,那场号称苏军历史上最严重的空难。整个太平洋舰队的高级将领除了因故没有搭乘的参谋长之外,其余人都在那场空难当中遇难。 从此以后,失去了指挥核心的太平洋舰队逐步走向衰亡。 阿辽沙勉强笑了笑:“所以没有谁会惦记我的。我的祖母已经去世了。” 孙泽在边上吃着自制的棒棒糖,他自己拿白糖加上柠檬汁混合在酒瓶盖子里,用小火烤出来的,味道还真不错。 孙少美滋滋,很愿意炫耀一下。 他随手翻了根给阿辽沙,眼睛看着邹鹏,下巴微抬:“你问问他到底想怎样?” 一直赖在这儿不走也不是个事啊。半大的小子吃穷老子,这小子都快赶上无苦那个小和尚了。 阿辽沙鼓足勇气:“我不想回去,我想留下来。” 孙泽差点儿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了。 这算哪门子道理?他们就是真的要策反也不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