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坟茔(6) (第2/2页)
他突然一扭身子,扑腾着小短腿,歪歪扭扭径直朝父母方向跑去。 “咚”的一声,他跌坐在王后裙摆前,急急爬起来,扑过去一手死死抓住母亲的罗带。另一只小手却不肯闲着,踉跄着再往前一扑,抓住了景王的衣袖。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随即爆出笑声。 王后又惊又喜,把他搂起来,忍不住笑道:“阿昭,你不挑这些,只挑我们啊?” 小殿下哪里懂,只是咧嘴大笑,露出几颗刚冒出的米粒牙,口水顺着下巴淌下来,奶声奶气喊:“阿父!阿母!” 宁景王原本并未放在心上,想的是阿昭伸手抓什么都好,抓笔也罢,抓剑也罢,于他都是天赐的吉兆。可万万没想到,他小小的一双手,竟没有去碰案上的任何物什,而是牢牢抓住了自己与沐娘。 那双手还稚嫩得很,掌心软乎乎的,攥在袖口和罗带上不肯松开。 景王垂眼望去,分明是平日里自己只需一声叱喝便能令群臣噤声的手,此刻却被一个才学会走路的孩子攥得动弹不得,心口也跟着一并被攥住。 他胸膛微微起伏,呼吸里都是热意,仿佛连冬夜的寒意都被那一点暖意驱散了。软糯的小手贴着他的皮肤,烫得他心底一阵阵熨帖,说不出的安宁与满足从心口缓缓涌出。 景王伸手将孩子抱起,他低头看着怀里咧嘴笑、露出几颗米粒牙的方行昭,声音也不自觉放轻:“孤的行昭,原来你要的只是阿父与阿母么?” 怀里的小殿下仿佛听懂了似的,扑腾着小手又用力攥了攥,笑得口水直淌。 殿内众人见状,笑声、称贺声一时交织,唯独景王低着头,指尖轻轻覆在儿子的小手背上,心中只觉得这一刻无比贵重。 宫中的百花开过一轮又一轮,御苑新柳抽条,风送来一阵阵淡香。 廊下传来轻快的脚步声,一个俊俏的小童正自远处走来。 他不过五岁年纪,眉眼已然清朗,脸颊白嫩,眼神明亮。乌发束成双双小角,高高翘起,用青丝细带缠着,显得格外稚气可爱。襦衣是浅青色的,袖口绣了细细的云纹,腰间系着一块小玉佩,随着步伐轻轻碰撞。 小殿下怀里抱着一卷竹简,步伐认真而稳当。他身后跟着一名小内侍,双手捧着笔墨与册书,紧紧随行,生怕落下半步。 走过御阶时,童子不由自主停了片刻,抬头望了望殿檐下栖息的飞鸟,眼睛亮亮的,嘴角微微一弯,像是要与鸟儿分享心中喜悦。随即他又立刻收敛笑意,抱紧竹简,迈开小短腿快步上前。 殿门大开,里面已设好案几。王后坐在侧,目光温柔地注视着他,景王则在上首端坐,神色端庄而和缓。 小童规规矩矩走到席前,俯身行礼,极认真地道:“阿父、阿母,阿昭来诵书了。” 方行昭把背脊绷得直直的,双手背在身后,学着师傅的样子,奶声奶气地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稚声清亮,还把“窈窕”读得磕磕绊绊。念完后,他仰起头,眼睛亮晶晶地望着父母,像是等着表扬。 王后眼角含笑,伸手把他拉到怀里,轻声夸:“阿昭真厉害。” 景王也难得露出笑意,伸手揉了揉他的发角:“嗯,念得好。” 方行昭被夸得更得意,急急补上一句解释:“雎鸠是小鸟,在河边叫,就像阿父喊阿母。” 王后当即笑弯了腰,景王本欲正色,却被儿子那双乌亮的眼睛望着,心口像被什么轻轻击中,点头笑出声来:“也算懂得。” 他得意极了,扑进母亲怀里喊:“阿父阿母,阿昭还要学更多!” 王后正要再夸几句,小殿下却已经等不及了,规规矩矩行了一礼,脆声道:“阿父、阿母,阿昭要去找哥哥jiejie们玩。” 话音刚落,他就抱着竹简,蹦蹦跳跳地往殿外跑去。小小的身影一闪,没入廊下的光影里。 走廊高柱森然,光线时隐时现。他矮小的身影忽然被一根朱红廊柱挡住,再从另一边出现时,已不复是总角稚童。 十三岁的少年,少年已褪去稚气,乌发高高束起,用一根鎏金缀玉的发带系成马尾,利落垂在身后。随着脚步轻轻摆动,发丝在阳光下泛着青黑的光,衬得眉眼愈发清俊。 身后的小内侍早已换了人,捧着厚厚的册书与笔墨,快步追随。 方行昭脚步不停,径直走向书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