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67  (第2/2页)
坏。    李大人说, 这种背篓在南城很常见。    城外的农民卖菜, 大户人家或者饭庄买菜,以及家家户户装引火柴草的大多使用这种篓子。    柳条和柳条的缝隙间恰有柴草屑,如此一来, 查找的范围就更大了。    司岂说道:“纪大人能不能给死者画张画像?”    如果不是绣楼的绣娘,也不是卖绣活为生的妇人,那就是豪门中专门负责绣活的绣娘。    虽然最后一种可能性不大,但依然有。    如果不能挨家挨户地询问,就应该让走街串巷的人们主动看见。    纪婵点点头,“可以画,这样能直观一些,快一些。”    左言在门外插了一句,“纪大人,左某可不可以一旁观瞧。”    泰清帝“嗯”了一声,跃跃欲试。    “我在门口画,左大人请随意。”纪婵把头颅搬到门口这一端。    一位老臣赶紧闭上眼,哆哆嗦嗦地劝道:“皇上……这怎么使得,晚上会做噩梦的呀。”    泰清帝打了个寒颤,对着人头画和对着头骨画,确实有那么一点点不同。    但就是想看怎么办?    想想就很刺激!    他和左言对视一眼,先后迈开了步子。    左言道:“皇上只看纪大人画便是,其他的不要看。”    泰清帝点头,“言之有理。”    于是,泰清帝五年,二月十七日的傍晚,顺天府里出现了一个极为诡异,又违背人伦的场面:    一个俊俏的仵作坐在门槛上,对着烛光中的女子人头做画,女子发髻凌乱,面带血迹,双眼微睁,像在偷窥着眼前的一切。    仵作身后站着三个年轻的男人,年纪一个比一个小,脸蛋一个比一个英俊。    泰清帝居中,大理寺左右少卿分列左右。    几位有了年纪的大臣远远观瞧,想走又不敢走,想留又不敢留,像鹌鹑一样,在春夜的冷风中瑟瑟发抖。    泰清帝三人负手而立,一会儿瞄眼人头,一会儿紧盯纪婵的笔尖。    “眼尾不上挑,应该是杏眼。”    “鼻子挺翘,嘴唇增一分则厚,减一分就薄了。”    “皮肤细腻,按照纪大人的说法,此女也算尤物了,会不会死于情杀?”    最后这句话是泰清帝说的,因而获得了其他两人的一致认可。    看个素描能看这么久。    纪婵觉得这个时代娱乐活动太少,如果有个恐怖电影,或者有个鬼屋什么的,这几位就不会耐着性子在她身后叽叽喳喳了。    她从小学习素描,又懂得解剖学,画人像的基本功扎实。    抓住主要特征进行人物速写,再根据想象画一幅被害人刺绣的场景。    不过多半个时辰就完活了。    “这应该足够用了,司大人接着。”纪婵把画纸从夹子上拿起来,往后一递。    “朕看看。”泰清帝率先抬手接了,为看得清楚,还拿着画纸往前挤了挤,衣襟都搭到纪婵的后背上了。    司岂看着碍眼,便顺手推了纪婵一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